让廉洁之光照亮家庭与事业的星空
——长沙麓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吕哲
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“廉洁”的故事。这个故事,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道德图谱,更是一个国企员工在家庭与工作中对“廉洁”二字的深刻理解。我想通过三个关键词——“家风传承”、“责任担当”、“守护初心”,和大家聊聊那些平凡却珍贵的廉洁故事。
一、家风传承: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
我的童年是在湖南乡下小村庄外公家度过的,外公的老屋依山而建,青砖黛瓦间沉淀着岁月的痕迹。堂屋正墙上悬挂着一幅已经泛黄的字画,上面用遒劲的楷书写着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。这二十个字,如同家训一般,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。
外公是村里的老会计,在那个算盘珠响彻乡村的年代,他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拨动着每一颗算珠,账本上的数字工整得如同印刷体。记得有一年腊月,村里按惯例分配水库捕捞的鲢鱼时,村部多给外公留了一袋鱼。那天晚上,七十多岁的外公硬是摸黑走了两里泥路,把那袋鱼送回村部。第二天他跟我说:“孩子,公家的便宜占不得。今天多拿一袋鱼,明天脊梁骨就直不起来,做人要像竹子,空心有节。”
外婆的围裙故事同样令人动容,她围裙上总是打着补丁,但她省下的钱却常常变成村口孤寡老人桌上的米面油盐。她有个朴素的哲学——做人要像秤杆子,两头都得平,心里那杆秤歪了,日子就过不踏实。记得有次邻居送来一篮自家种的橘子,外婆转身就分给村里其他老人,只留下三个给我们解馋。她说:“别人的好意要记在心里,但不能都装进肚子里。”
如今,我也成为了父亲。当五岁的儿子问我为什么不能拿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时,我就会给他讲长辈送鱼的故事。我说:“孩子,不是自己的东西,就算再小,也不能伸手。”就像我们家的家训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;心莫贪,贪心必自困”。
二、责任担当:平衡木上的道德抉择
如果说家风是廉洁的种子,那么职业岗位就是培育这颗种子的沃土。
我的妻子作为初中班主任,用她的教育智慧诠释着廉洁的现代内涵。去年期末,班里有位学生在数学竞赛中作弊,家长带着进口车厘子登门“拜访”,妻子将果篮原封退回,却收下了学生连夜手写的反思日记。那天晚上备课到深夜的她对我说:“教育最重要的是公平。如果我今天开这个口子,明天就会失去所有学生的信任。”后来,那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:“老师教会我,真正的优秀不是写在试卷上的分数,而是刻在心里的那道光。”
而我作为国企工程管理人员,在项目管理过程中,也经常面对施工单位的利益诱惑。记得去年在一个在建项目上,施工单位负责人拿着“变更洽商单”找我签字,暗示可以优化设计增加费用。当我翻开图纸逐项核对,发现所谓的“地质条件复杂”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,于是果断拒绝。我深知,原则一旦失守,公平就会崩塌,廉洁从来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须用责任书写的必答题。
三、守护初心:廉洁的种子需要代代浇灌
廉洁教育从来不是空洞的说教,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浸润。
去年冬天,我和五岁的儿子乘坐长沙地铁时,车厢里正在播放廉洁公益广告。孩子仰着头问我:“爸爸,什么是廉洁啊?”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却让我一时语塞。周末,我便特意带他去了雷锋纪念馆。在陈列着补丁摞补丁的袜子的展柜前,孩子瞪大了眼睛;在看到雷锋同志把积蓄捐给县里买拖拉机的故事时,他若有所思。我蹲下身告诉他:“廉洁,就是像雷锋同志这样,对自己小气,对人民大方,遇事不贪心,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要。”
今年春天,孩子的幼儿园组织的校园义卖会,成为了最好的实践课堂。当儿子发现多收了同学两元钱后,他攥着硬币穿过半个操场归还。夕阳下,两个孩子相视而笑的身影,恰似廉洁精神最生动的注脚,这种传承不仅发生在家庭,更在团队中生生不息。
最后,我想用小孩的一幅画作为结尾,那是他用彩色铅笔描绘的“廉洁之家”:画上有座七彩虹桥,桥头站着穿橙色工装的爸爸、拿粉色粉笔的妈妈和举着金色风车的小孩,桥墩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——廉洁的家,走最稳的路。
廉洁文化建设就像修筑这座长桥,我们每个人都是“筑桥人”,用家风传承打好地基,用责任担当浇筑桥墩,用守护初心铺设桥面。当我们把个人修养、家庭美德、职业操守融为一体时,廉洁就不再是外在的约束,而成为内化于心的修养。
让我们携手同行,让廉洁之光照亮每个家庭,温暖每项事业,辉映我们共同的家国星空!